中国财税改革:深化预算统筹,释放增收信号

元描述: 中国财税改革正在深化,预算统筹、税制改革释放出适度增加财政收入的信号。文章深入解读了相关政策,分析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增收举措,并探讨了改革对数字经济、税收公平、地方财政的影响。

吸引人的段落: 财政收支紧平衡的态势下,新一轮财税改革任务明晰,释放出适度增加财政收入的信号。这从扩大预算收入范围、相应税种的改革、清理不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举措中可以看出。这次改革不只是简单的“开源节流”,而是着眼于未来,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财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紧平衡的挑战,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新一轮财税改革应运而生,其核心目标是深化预算统筹,健全税制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预算统筹:盘活国有资产,做大财政收入

H2: 扩大预算收入范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这标志着中国将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但仍存在一些非税收入和国有资本收益未纳入预算的现象。此次改革强调将这些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现了“阳光财政”的理念,有利于提高财政透明度,增强财政的可控性,并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如何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 盘活行政事业性资产: 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性资产进行有效盘活,资产清理、处置和盘活的收益要完整地纳入预算。
  • 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 未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该覆盖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收益,而不仅限于国有独资企业,应当还包括国有控股和全部的国有参股企业当中国有股份所对应的利润收益部分。未来应该建立国有股份获取收益、上缴收益的一个完整的制度化的体系。

国有资产的规模不容小觑。 2022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达59.8万亿元、负债总额12.4万亿元、净资产47.4万亿元。而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339.5万亿元、负债总额218.6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94.7万亿元。这些资产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盘活,无疑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非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方面的努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1.7%,远高于税收增速(-5.6%)。

国有金融机构收益纳入预算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这主要指依托政府信用的国有金融机构获得的收入要纳入政府预算,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未来加强这些国有收入的预算统筹,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还包括确定各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资本收益上缴财政的比例,这个比例的高低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来进行合理地确定。

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也是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重要举措。 目前中国对国有全资企业(非金融)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主要分为五类执行,未来可能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

税制改革:适应新业态,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H2: 税制改革增收细节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税收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央提出税制结构与新业态发展相适应,一方面要鼓励新业态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大数字经济的税源,为税收增长提供相应基础。

数字经济税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 一些税制要素适用存在困难,税收管辖权存在争议。
  • 税收征管对新业态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也存在一定挑战。
  • 新业态下收入分配公平方面问题、一些国家单方面开征数字服务税等带来的国际税收问题,也都需要税制进行相关改革。

研究设计开征数据税、数字服务税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是未来改革的一个创新思路。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此次税制改革的重点。 中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它对税制的统一、公平乃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挑战,并对市场配置资源产生一些冲击。

这次税制改革中较少提到减税降费,反而多次提到要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改革,加上前述加强预算统筹等安排,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在规范前提下、增加财政收入的举措。

健全直接税体系,也是此次税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中央提出要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

此次健全直接税的改革方向是扩大直接税收入规模。 比如,个税中劳动所得税负相对比较重,而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的税负相对较低。此次中央提出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未来改革方向是缩小劳动所得税负和资本、劳动所得税负的剪刀差,且资本和财产所得个税征管也有进一步加强的余地。

未来经营所得可能会被纳入综合所得。 目前综合所得中,与工资薪金不一样,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会打折后计入综合所得收入,征税制度不统一,未来为了促进公平应进一步规范。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也有利于地方财政增收。 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也有助于地方财政的增长。

结语

新一轮财税改革,既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深化预算统筹,健全税制体系,有利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当然,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社会需求还比较疲软的外部环境下,要大幅度地调整税制结构,增加直接税,增加地方税源,可能都需要结合宏观经济形势来推进相关的改革,需要审时度势,循序渐进。

常见问题解答

Q1: 这次财税改革为什么强调要扩大预算收入范围?

A1: 扩大预算收入范围,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增强财政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当前,中国财政收支紧平衡,扩大预算收入范围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障。

Q2: 如何理解这次财税改革中提到的“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A2: 近年来,中国税收优惠政策较多,有些政策存在重复、交叉,甚至缺乏明确的实施标准,导致了税制的不统一、不公平,也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此次财税改革强调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旨在提高税收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优惠政策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群体和行业。

Q3: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税收?

A3: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税收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税源规模不断扩大,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税收征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税收管辖权、新业态下的税收征管方式等。此次财税改革强调研究设计开征数据税、数字服务税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就是要解决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问题,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Q4: 此次财税改革对地方财政有何影响?

A4: 此次财税改革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批发零售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此外,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Q5: 这次财税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A5: 这次财税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财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改革将通过深化预算统筹、健全税制体系、完善税收征管等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Q6: 此次财税改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A6: 这次财税改革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深化预算管理: 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适应新业态: 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税收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优惠政策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群体和行业。
  • 扩大直接税规模: 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和效率。
  • 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总而言之,此次财税改革意义重大,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