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信用,助力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系统信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元描述: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旨在通过健全信用制度、规范失信惩戒、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措施,构建市场监管系统信用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深入解读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分析方案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信用体系建设对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市场监管系统信用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背景与目标
方案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存在诚信缺失、违法经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以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系统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
方案目标:
- 构建市场监管系统信用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
- 提升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 加快建设市场信用环境,营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信用环境。
- 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方案重点任务解析
《方案》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涵盖信用修复、失信惩戒、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柔性监管、守信激励、信用承诺、信用合规、标准建设、信息归集整理、标注体系、信用+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以及诚信经营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1.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 规范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制度,加强信用修复的告知和指导,提供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
- 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信用修复,帮助企业重塑信用,重回正轨。
- 提升信用修复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企业修复成本。
2. 规范失信惩戒机制:
- 健全完善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和联合惩戒机制。
- 对于失信企业,加大惩戒力度,形成威慑效应,促使企业守法经营。
-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失信信息的联动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
3. 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 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
- 推动实施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 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企业负担。
4. 推行柔性监管:
- 最大限度实现“无事不扰”,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营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监管。
- 鼓励创新,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
- 探索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5. 推行守信激励:
- 加强市场监管信誉信息公示,不断丰富守信激励在市场监管领域的运用场景。
- 推动企业信用同盟常态化运行。
- 对守信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6. 完善信用承诺:
- 编制市场监管信用承诺事项清单,完善事前信用承诺与事中事后监管衔接机制。
- 鼓励企业作出信用承诺,提高企业自律意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 做到事前承诺与事后监管相衔接,确保企业履约。
7. 深化信用合规:
- 制定信用合规建设指南,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展提示服务,鼓励和引导经营主体从多方面加强信用合规建设。
- 帮助企业了解信用合规要求,提升企业信用合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预防企业违法行为,减少企业信用风险。
8. 推动标准建设:
- 加快构建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鼓励各地依法依规制定地方标准。
- 建立统一的信用监管标准,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的信用监管指引。
9. 加强信息归集整理:
- 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录覆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状况,加强信息归集整理在监管和社会化场景中的应用。
- 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库,为监管和社会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 促进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信用信息的价值。
10. 打造标注体系:
- 建立经营主体标注体系、标注规则,推动经营主体标注体系在重点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 通过标注体系,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 促进跨部门协同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11. 开展“信用+”服务:
- 拓展市场监管信用工具、信用信息的应用场景,加强部门、机构间信用信息共享合作。
- 推动信用信息的应用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用服务。
- 促进信用信息在社会化场景中的应用,发挥信用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2.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持续创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信用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
- 加强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款项情况公示和抽查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便利。
- 帮助民营企业提升信用水平,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13. 加强诚信经营文化建设:
- 开展涉及信用建设法律法规的宣贯,常态化组织开展以诚信经营文化、信用助企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加大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力度,推动信用共建共享共用。
-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
- 促进企业自律,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方案对企业的影响
积极影响:
- 降低融资成本: 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和投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 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信用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
- 提升企业形象: 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客户信任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减少监管成本: 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减少监管成本。
负面影响:
- 失信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惩戒: 对于失信企业,相关部门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惩戒措施,包括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以及限制其获得贷款、投资等。
-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信用管理: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提高企业信用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信用水平:
- 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将信用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
-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履行合同义务。
- 及时公开企业信用信息,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
- 积极参加信用建设活动,提升企业信用意识。
2. 企业如何进行信用修复?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信用修复:
- 积极履行债务,弥补过失,并公开向社会道歉。
- 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提供相关资料,积极解决问题。
-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信用风险再次发生。
-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 如何判断企业信用状况?
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判断企业信用状况:
-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商业信用评级机构
- 行业协会
- 商会
4. 企业如何应对信用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应对信用风险:
-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前识别和防范信用风险。
- 加强合同管理,明确权利义务,维护自身权益。
- 提高企业透明度,及时公开企业信用信息。
-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避免利益冲突。
5. 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
- 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提高市场秩序。
-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 为企业提供发展便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6. 企业如何参与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
-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活动,提出意见建议。
- 鼓励员工诚信守法,维护企业声誉。
结语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为构建市场监管系统信用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企业应积极响应方案要求,加强信用管理,提升信用水平,为构建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贡献力量。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